李峰,,1959年生于武漢,,1985年湖北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91年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湖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和中國重彩畫研究會顧問,。
李峰老師接受記者采訪
近日,,在中國畫系辦公室,,新聞中心記者一行對李峰進行了專訪。初見李峰,,使人印象最深的必然是他爽朗的笑容和擲地有聲的言語,。年過五旬的李老師帶著他特有的風度,向記者慢慢述說他的從藝歷程,,讓我們感到似乎是在聽他講故事,,聽他講半輩子的藝術人生。李老師的此番敘述,,親切溫和,,真誠且富有智慧,使人不覺信服,。李峰的繪畫之路也是如此,,義無反顧,堅定不移,。
正在創(chuàng)作的李峰老師
懷揣初心做藝術 一路癡情繪夢想
李峰說,,由于受父親朋友的影響,他自小就對繪畫頗有興趣,,并在初期接受了一系列繪畫基礎訓練和啟蒙教育,,練就了扎實的素描和水彩等繪畫基本功。隨后,,李峰上高中時期,,一個偶然的機會,時值部隊特招新兵,,李峰憑借其過硬的繪畫功底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毅然從軍,成為了一名美術兵,?;貞浧鹪诓筷牭墓ぷ骱蜕睿罘逭f,,他在部隊初期的工作是畫幻燈片,,就相當于連環(huán)畫,初接觸這項工作,,李峰就喜歡上了這門藝術,。李峰笑稱,因為當時是在膠片上畫畫,,又小又細,,極考驗耐心,還很傷眼,,因此他的近視眼就是當時造成的,。好在從事這項工作兩年半后,,在部隊文化建設政策的響應下,18歲的李峰被分配到山西群眾文化編輯部,。同年,他人生的第一幅連環(huán)畫作品《載歌載舞慶勝利》在《山西日報》上發(fā)表,,反響甚好,。此后,李峰的文章或畫作便經常在各種刊物上公開刊發(fā),。
談起這段青春歲月,,李老師感觸頗多,他向記者坦露,,從軍的日子是他心中的精神高地,,在部隊的日子,不僅磨練了他各方面的精神品格,,還令他結識了一眾志同道合的朋友,,無形中更加堅定了自己對繪畫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在部隊退役后的第二年,,國家恢復高考,,這對李峰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喜訊。試想,,在經歷過早期的部隊生活和編輯部工作之后還能參加高考,,實現(xiàn)讀大學的夢,無疑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遲到的春天”,。當即,,李峰同他的朋友們決定考取美院接受專業(yè)學習。然而,,李峰的這一決定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因父母都是學工科出身,望其接班,,旁人常說:“茶余飯后畫幾筆畫,,寫點字是清雅,專職繪畫這條路不大好,?!泵鎸Ψ制纾罘逡闳徽f服父母,,堅定的選擇了繼續(xù)學習繪畫,。李峰說,當時美院采取油畫與國畫交替招錄的方式,,他報考的那年正好是考國畫,,于是,,憑著兩張白描試卷,李峰成為了湖北藝術學院中國畫系的學生,。談到此,,李峰面露微笑,他說自己至今仍然慶幸,,冥冥之中,,自己與國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入專業(yè)藝術道路,,李峰仍對連環(huán)畫情有獨鐘,,業(yè)余創(chuàng)作、本科畢業(yè)作品以及他參展第六,、七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均是連環(huán)畫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大三時,,李峰創(chuàng)作的插圖《圍墻》便參加了第六屆全國美展,談到此,,李峰笑著對記者說,,時至今日,自己是我校第一個能在本科在讀的情況下參加全國美展的學生,,這項紀錄至今在學校還未有人突破,。
本科畢業(yè)后,李峰被分配到華工建筑系教書三年,,期間一直沒有停止繪畫創(chuàng)作,,且仍以連環(huán)畫居多。后李峰又重新考入湖北美術學院繼續(xù)深造,,讀研究生師從張振鐸,,邵聲朗,并開始逐漸轉變創(chuàng)作方向,,一頭扎進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中,,創(chuàng)作出一批又一批充滿探究的作品。李峰說,,他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著清晰明確的規(guī)劃:在一段時間內拿出怎樣的作品,,解決怎樣的創(chuàng)作問題等等這些內心都要明確有數(shù),并對時間節(jié)點有大概的把握,,給自己制定階段性的“三年計劃”或“五年計劃”,。談起自己的專業(yè),李峰總是激情澎湃并笑臉盈盈,,他坦言,,自己熱愛繪畫,,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表達自我令他非常滿足。由于教學與行政工作的繁忙,,他還有一些自己的創(chuàng)作計劃只能留待退休后去完成,。
聽李鋒講述他的從藝道路,記者不得不佩服他對于繪畫理想那永不熄滅的執(zhí)著與熱情,,以及在熱情背后那股充滿韌勁和理性的堅守,。
李峰工作室
在傳統(tǒng)中求新 在無聞中求鳴
李峰從事工筆重彩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態(tài),,邁著穩(wěn)健的步伐,踏踏實實解決他面臨的課題,。他的作品也得到同行與廣大觀眾的好評,。作為中年畫家的他,能躋身于當代著名工筆重彩畫家之列,,不能不說這與他善于思考,、求新求變和勇于實踐有密切的關系。
李峰的工筆重彩作品構圖飽滿,,畫風嚴謹,,畫面干凈簡潔且獨具形式感。給觀者一種既冷靜自持,,又收放自如的感受,。談及為何更傾向于工筆繪畫,李峰笑著坦言道,,“寫意畫上手難且偶發(fā)性比較大,,我的性子很急,所以很難掌握,。相比之下,,工筆畫就容易上手,更適合自己,?!痹谂d趣的驅使下,李峰在工筆畫創(chuàng)作上不斷探索,,求新求變,。他強調,顏色具有很強烈的感情因素,,因此在創(chuàng)作上十分注重色彩的表達,,這便形成了他獨特的重彩繪畫特征。
李峰說,,工筆重彩在我國有深厚的傳統(tǒng),,但其興盛也是近三十幾年的事情,。他向記者解釋說:“原來中國畫是先有工筆畫,再有寫意畫,。寫意畫因為元代生宣紙產生以后才出現(xiàn),,元代以后人們的審美發(fā)生了變化,有些排斥顏色,,工筆畫又恰恰重視顏色的運用,。所以那時工筆畫就以淡彩為主,重彩較少,,直到八十年代工筆畫的熱潮掀起,,這種現(xiàn)象才有所改觀。后來,,工筆畫的境遇逐漸變好,。”
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李峰說,他的大學時期,,工筆畫并不吃香,,而后期工筆重彩逐漸興盛,他更是以探索者的姿態(tài)不斷嘗試與鉆研,。面對新思潮,,新藝術的涌入和新時代的審美需求,藝術家必須力求改變,,他從現(xiàn)實生活和切身感受中汲取靈感,;努力汲取中西方藝術的精華和養(yǎng)分,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審美傾向,,拓展傳統(tǒng)工筆重彩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不僅如此,李峰也十分注重理論研究,,撰寫出不少理論文獻,,探究工筆重彩畫現(xiàn)狀與未來。
融匯中西是李峰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將西方的繪畫的造型觀念與傳統(tǒng)中國畫中“寫意”精神相結合,力求使傳統(tǒng)的程式化語言樣式得到解放,,來充實和豐富工筆人物畫的審美形式及內涵,。李峰談到,自己非常注重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審美內核,在創(chuàng)作中,,客觀的“形”服從于主觀的“意”,。自己考慮的更多的是畫面中的形式美感,以及如何能以最恰當?shù)?、完整的藝術構成來抒發(fā)自己的審美理想,。并始終不忘在傳統(tǒng)中汲取能量,在“意象造型”和“畫境”上下功夫,。
于是,,我們所看到的李峰及其作品,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尤其自身獨特的繪畫風格。從事工筆重彩繪畫的三十幾載里,,李峰在時間的長河里默默求索,,其個人的藝術成就也為在藝術界曲折發(fā)展的工筆重彩這一傳統(tǒng)藝術打開了新的局面。他不是一個安于現(xiàn)狀的人,,即使在他的作品頻頻獲得藝術界廣泛關注和好評后,他仍然時常思慮探究工筆重彩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并以吸納傳統(tǒng)立足當下的姿態(tài)遇見工筆畫創(chuàng)作的未來發(fā)展高峰,。
汲取生活力量 成就不凡想象
李峰是一位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家,他懂得生活體驗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他的許多作品都是通過實地考察,,由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大多頗具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他創(chuàng)作《心原》,,作品的靈感來源是從在甘南藏族地區(qū)體驗生活時的所獲。李峰說,,大海,、沙漠、草原都是遼闊無邊的,,它們給予人自由的感受和無限的遐想,,使人審視自己、思考宇宙,。但大海波濤洶涌,,使人害怕,沙漠漫天黃沙,,了無生機,,都不是他喜歡的。他只喜歡遍地牛羊,、生機勃勃的草原,。那里遼闊,、空曠的自然景色,那里遺留下來的古戰(zhàn)場殘跡,,那里藏族婦女的游牧生活……這些印象交織在一起,,使他產生創(chuàng)作這幅畫的激情。于是,,他以牧民婦女,、草原和羊群為基本形象元素,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飽含著激情創(chuàng)作了這幅畫,,表現(xiàn)藏族牧區(qū)勞動婦女生活的寧靜與安適。同樣,,他的《遠芳》,、《香蕉園》等都是從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汲取力量創(chuàng)作出來的。
作品《心原》
李峰說,,自己是個不重題材的人,,題材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能說這些形象符號本身豐富著自己的精神需要,,而這些都需要慢慢摸索,、實踐,在素材與素材的碰撞中發(fā)掘靈感,。例如他一次帶學生外出考察,,在麥積山看到永樂宮的壁畫時,他被眼前的畫面驚呆了,,壁畫上的人物都是用單線,、平涂的方式,卻張力十足,,抓住了他的眼球,,原來線和面本身就可以給人一種強大的壓迫力和視覺沖擊力。這一新發(fā)現(xiàn)給了李峰以巨大的啟發(fā),,他很快就便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付諸實踐,。李峰表示,表現(xiàn)和技法雖帶有一種偶然性,,但在這種偶然性的背后依然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必然性,,沒有平常生活中的不斷思考與積累,哪來創(chuàng)作時的靈感勃發(fā),!
然而,,李峰的創(chuàng)作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他笑稱自己也時常出現(xiàn)瓶頸期。但他認為這恰恰是好事,,作品質量到達了一定層次以后,,還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經歷瓶頸期,。只有再次經歷一定的積累,、反思、沉淀,、實踐,,才能實現(xiàn)鳳凰涅槃。正如他對學生所說,,“如果每張畫能夠發(fā)現(xiàn)一個難點,,那就是好事,說明自己正在進步,?!?/p>
亦師亦友抓教學 又嚴又慈育桃李
談到與學生的相處,李峰說自己在學生面前有兩套標準,。面對學業(yè)等原則性的問題,,他對學生要求異常嚴格,毫不妥協(xié),。尤其對待專業(yè)態(tài)度不認真,,時常曠課的學生更是絕不縱容。而在生活方面,,李峰則毫無架子,雖身為系主任,,卻常常非常樂意與學生們喝茶聊天,,耐心解決學生的疑問和困惑。他經常鼓勵學生在觀念和對未來的展望上要具有革新意識,,不能局限在自我的小圈子里,,通過不斷的開闊視野,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藝術發(fā)展道路,。
憑借著留校任教至今數(shù)十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對學校一路走來的發(fā)展歷程的研究和對當代國畫發(fā)展方向的把握,李峰立足系部實際情況,,總結出了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方向,,即“重基礎”“重造型”“重傳統(tǒng)”“重創(chuàng)新”。他還不忘語重心長的告訴記者,,“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中,,青年學生更應該立足傳統(tǒng),發(fā)揚本土文化,唯有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精華,,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
無論是在教育教學,、專業(yè)創(chuàng)作,,還是在理論研究上,李峰都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其作品發(fā)表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華文摘》,、《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美術》,、《美術觀察》,、《畫刊》、《藝術家》(臺灣)等報刊,。作品入選第六至九,、十一全國美展,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其作品《唯韻清揚》獲湖北省美展金獎,;1994年《心原》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展”最高獎,1998年《香蕉園》獲“第四屆中國工筆畫大展”銀獎,,1999年《南風》獲“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獎作品展”優(yōu)秀獎,,1999年《我的畫》獲“共慶澳門回歸祖國·中國藝術大展” 優(yōu)秀獎,2001年《家》獲“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最高獎,。另有不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以及海內外藏家收藏,。出版有《中國畫構圖法則》、《現(xiàn)代工筆人物表現(xiàn)特技》,、《中國畫仕女畫法》,、《工筆人物課堂教程》、《白描技法教學》,、《李峰國畫作品精選》,、《李峰畫集》等。作品入選《中國工筆畫》,、《中國工筆畫全集》,、《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等典籍,。
作品《唯韻清揚》
采訪尾聲,,李峰感慨道,,時光荏苒,今年是學校建校95周年的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也讓自己回憶頗多,。除去華工教書的三年,其余的時間都是在湖美度過,,自己也是從“調皮搗蛋”的學生成長為教書育人的師者,,可以說,自己是與學校在一同成長,,非常有歸屬感,。愿湖美日新月異,再創(chuàng)佳績,。
作品《晨曦》
其人如其畫,,從初見李峰老師至專訪結束,從他臉上看到的最多便是笑容,,追憶少年時光的灑脫一笑,,談及創(chuàng)作時自信的豁達一笑,抑或是閑聊生活趣事時的戲謔一笑,,給人親切和煦如沐春風的感受,。走到門口,我們和李峰老師道別,。不經意回首,,李老師爽朗的笑容,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這就是湖美人李峰------一位灑脫而自信的“唯美主義戰(zhàn)士",。
作品《家》
作品《蕉途》
作品《母子》
作品《南風》
作品《南園木葉下》
作品《情長》
作品《晚風》
作品《心曲》
作品《心語》
作品《幽韻》
作品《版納印象》
(文:海陽 江瑤 時俊俊,,錄音整理:孟石,攝影:陳星,,作品圖片編輯:苗芳)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山路374號
武漢市江夏區(qū)藏龍島科技園栗廟路5號
郵編:430205
電話:027-81317011
版權所有 2012 湖北美術學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備案號42010602001354 鄂ICP備15008991號 鄂ICP備1500899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