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我們,張朗老師十分高興,拿出其撰寫的《武昌藝專的散記》,、珍藏的陸定一為唐一禾先生畫冊所作前言手稿以及張朗老師個人作品集,。他說道:“這份手稿是我無意中之中收集到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把這個東西交到學校檔案館,,我就放心了,!”
張朗老師向學校檔案館捐贈的資料
【武昌藝專求學散記】
張朗老師在武昌藝專學習的幾年,正值新中國成立前后,,求學之路頗為艱難,,環(huán)境愈是艱苦,,愈發(fā)堅定了張朗老師在藝術道路上探索的決心,。
早在中學時期,張朗便受其美術老師呂煥超(武昌藝專國畫系畢業(yè))的影響,,于1947年報考上武昌藝專國畫科,。張朗老師記得,那年9月,,自己到漢口趙家條藝專分部報到,,當時分部主任方康直為人厚道和藹,樸實可親,,他曾耐心教授初入學的張朗國畫基礎課,,校長張肇銘更詳細的示范山水畫課,訓導長阮璞授文藝理論課,。分部統(tǒng)上大課,,女生多習音樂為主兼學畫畫,大家結社辦報,,學習空氣較自由活潑,。當時教學樓為藝專校董的私人別墅,前有操場,,后有花房,,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就是沒有電燈,,于是大家夜間自習多用煤油燈,。張朗有時到附近茶社看皮影戲,為后期從事民間藝術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1947年,,張朗(曾用名張錦榮)在武昌藝專上學時的學生證
1948年秋季,張朗從分部轉到漢口本部開始專業(yè)學習,,此時時局益發(fā)艱難,。那時候他學的是圖工科,總務長沈連池傳授石膏模具,、廣告噴繪,,林葆菁教圖案課,但張朗還是側重學習國畫的基本功,,還看過張大千等大家在漢口,、應城的國畫展,,同時對漢口中山大道的幾家湘繡店的繡品也感興趣,增加了藝術修養(yǎng),。
張朗老師感慨,,那時候同學中貧富差別也大,家境好的不住校宿舍,,常租江漢路大陸飯店,,貧困同學則在近郊小學兼課補貼學費,亦有在學校掛名而混文憑,,不到校上課者,。因戰(zhàn)爭升級,物價飛漲,,張朗經(jīng)常向同鄉(xiāng)親友借錢維持學業(yè),。其時藝專教職工的生活也很清貧,苦支殘局,。
1949年2月底,,新中國前途已見曙光。此時武昌藝專本部被逼退出寧波會館,,暫借住萬國跑馬場,,無法上課,新老同學住大宿舍,,三五成群談天說地,。白天在進步同學帶領下組織秧歌隊、歌詠隊演練,,偷偷刻印毛主席,、朱總司令畫像,還一起演唱“解放區(qū)的天是晴朗的天”,,為迎接武漢解放做準備,。那時張朗準備去河南開封中原大學學習,遂于1949年5月坐小火輪船到陽邏,,又經(jīng)黃岡,、浠水,途中由黃岡專署接納做支前大軍南下的宣傳工作,,負責辦宣傳欄,,畫毛主席、朱總司令的畫像,,布置會場等,。忽有一日,喜聞武昌藝專被武漢市軍管會接管,,并入中原大學文藝學院,,張朗于6月底來到武昌解放路中原大學文藝學院報到,,分到美術學系。當時心情激動,,自此開始了新的學習征程,。
1949年秋分,張朗(右5)與政治學習組成員在中原大學文藝學院門前合影
【對青年學子的寄語】
張朗老師談到,,希望青年學子在藝術道路上既要注重理論思考,,也要強化動手能力,合理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當下國家提倡發(fā)揚工匠精神,,從事藝術工作的工匠精神就是腦子要靈活,、手上要有功夫,。像電腦、手機這些科技手段,,只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輔助工具,,要想達到技藝的精進,還須動手去寫,、去畫,,把工匠精神發(fā)揚光大。
【對百年校慶的寄語】
提到湖北美術學院即將迎來百年校慶,,張朗老師說道:我今年已經(jīng)91歲了,,從青年時期在武昌藝專學習,到后來留校工作,,大半生的時光都伴著學校走過,。如今能親眼看到學校迎來百年華誕,我倍感欣喜,。湖北美術學院是先輩們篳路藍縷打造的藝術交流基地,,近百年薪火相傳,在中南地區(qū)的地位毋庸置疑,,希望學校延續(xù)老一輩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教育方面,建議將楚文化基礎與現(xiàn)代國際藝術接軌,,使傳統(tǒng)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二者扭成一股繩,并把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張朗老師部分作品:
簡介:
張朗(1928.8—)湖北武穴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民藝研究學者,、民藝美學理論家,、民藝教育家,,我省民藝研究與保護領軍者。1947年入武昌藝專,,1950年畢業(yè)于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曾在湖北省文化局、省群眾藝術館從事民間美術研究工作,。歷任湖北藝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工藝系主任、資深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生從事湖北民間美術收藏整理及創(chuàng)新研究、致力于工藝美術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是我國恢復高考后首批工藝美術專業(yè)研究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特別感謝:
張朗老師之女居宏川老師對此次采訪的支持,。
設計系提供攝影工作的支持,。
資料來源:
張朗文稿、口述錄音材料
雅昌藝術網(wǎng):《【藝術人物】“湖北工藝美術復興者”張朗:我這50年的“陽春白雪”》
湖北美術學院新聞網(wǎng):《【湖美人】張朗:湖北民間藝術的守望者》
湖北美術學院新聞網(wǎng):《美在民間:張朗作品及文獻展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美術館舉行》
IFA官方賬號:《【IFA-展覽預告】美在民間——湖北美術館館藏工藝美術教育家張朗作品及文獻展》
文字整理:陳紅
圖片視頻:魯芷寧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山路374號
武漢市江夏區(qū)藏龍島科技園栗廟路5號
郵編:430205
電話:027-81317011
版權所有 2012 湖北美術學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備案號42010602001354 鄂ICP備15008991號 鄂ICP備1500899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