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九月,我們一家按照既定的報到時間送達孩子趕到湖北美術學院藏龍島校區(qū)報到接待點,。新生的入學手續(xù)辦理簡單方便,,我們聯(lián)系了志愿者,很快就找到了宿舍樓棟和自己的床位,。天很炎熱,,宿舍有空調,把蚊帳和被子,、生活用品整理好,,不一會兒就安頓了下來。從宿舍樓出來,,我們急匆匆地找到藝術人文學院教學樓,,想參觀一下孩子未來四年學習的環(huán)境,A11教學樓離宿舍區(qū)不遠,,步行十分鐘左右即到,。一樓進門迎面是充滿儀式感的“迎新啟智”大門,進門滿懷撞見的是一間圖書室,我在門口探頭往里看了看,,有同學在書架旁查閱資料,,有同學在書桌前看書,閱覽室里很安靜,,值班教師看出我們是新生家長,,示意可以進去參觀一下,我實在不好意思打擾,,低聲謝過轉身上樓,。樓道里貼滿了各種學術講座海報和展覽信息,走廊邊有藝術人文學院模塊化的全貌介紹,,各樓層有教室,、研究中心、文獻室,、實驗室,,還有頂樓開放著展廳,將濃厚的藝術氛圍感拉滿,。
湖北美術學院是我的母校,,畢業(y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院來上學,,朋友們笑稱父子同框了,,我也是連連感嘆,和湖美的緣分真的很深,。我的大學和研究生時代是在湖美曇華林校區(qū)度過的,,1995年和2000年我先后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那時母校校園面積不大,,學校僅有屈指可數的幾棟教學樓,,在校生幾百人,所有的學生都住在一棟樓里,,各系的學生相互間都較為熟悉,,以至于畢業(yè)多年后,聊起當年的人和事,,那些熟悉的面孔就會涌現出來,。那是個迅猛起飛的年代,學院藝術思潮云涌,,學術氛圍活躍,,學繪畫的學生整天夢想著能夠參展一朝成名,學設計的同學恨不得提前畢業(yè)去開公司,。湖北美術學院“崇德,、篤學,、敏行、致美”的校訓,,不斷激勵一代代“湖美人”締造著夢想,,書寫著藝術傳奇,成就了無數青年的藝術理想,。
來到美麗的湯遜湖畔,,走在眼前已獨立成院的一棟棟教學樓里,不由慨嘆時代變遷之快,,學校迎來了快速發(fā)展時期,,硬件軟件教學支持今非昔比。校園中滿是青澀的面孔,,如同年輕時的我們,。當年睡在上下鋪的兄弟已手執(zhí)教鞭,成為教學中堅,,教過我的老師們已是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家和知名學者,,這是一代代湖美人踔厲奮發(fā)、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
木心先生說:“缺乏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個從事多年美術教育工作的人,在對孩子的培養(yǎng)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審美訓練賦予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啟發(fā)孩子獨立思考,,比如和他一起看展覽,,閱讀并討論,我認為提高孩子的審美判斷能力比掌握繪畫的技巧更重要,。很自然的,,在今年高考填志愿的時候,我們填報了藝術史論專業(yè),,希望他能夠在本科階段安靜地多讀一些書,,能夠在藝術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我也深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讀書,,能夠安靜下來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里多讀一本好書是多么難能可貴,,我在心里對他這么期許,。
湖北美術學院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學脈傳承,為社會培養(yǎng)了許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我作為湖北美術學院的一位畢業(yè)生,一直以母校為榮,,并時刻關注著母校的發(fā)展,,今天將自己的孩子送交到母校,讓母校的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與我們這個家庭單元的發(fā)展聯(lián)系得更為緊密,,這也許就是血脈相承、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吧,!
——寧夏,1995年,、2000年先后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本科和研究生學段,,現為三峽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十二年的奮楫篤行,終于讓我在新生報到的那一天睹見青春奮斗之花的果實,。湖北美術學院,,于我而言是高三時期夢與淚的交織。
誠然,,習慣于在這個信息時代尋找繭房的罅隙,,我在高中時期對藝術史論這個專業(yè)并沒有過多關注,但生于藝術世家,,父親的母校也是湖美,,耳濡目染中還是會受到熏陶。父母都是文藝工作者,,很小的時候我便會驚嘆于他們辯證思考角度,、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潛心鉆研的精神。時常瞥見父親在畫室里一坐便是一整天,,觀其畫布上的色彩斑斕,,它們跳躍、旋轉,,最終匯聚成一幅幅令人驚嘆的藝術品,。在反復咀嚼這無聲之詩中,藝術的種子在我心中扎根,。
來到藏龍島校區(qū),,湖美這所學校給我最大的感受即用三字囊括:簡,、靜、奇,。無論是整個校園的環(huán)境設計還是圖書館濃厚的人文氣息,,都完美契合著我心中對這所夢寐以求的象牙塔的期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雕塑院學生的巧奪天工,,每一寸皮膚上的肌理感都在光影的交錯里完美展現。我想,,正是因為對藝術的熱愛與珍重,,才能讓他們齊聚一堂,遠離繁華的喧囂,,在靜默中讓靈魂得到升華,。
靜思悟,藝術一直是人類進化史中一種積極性基因,。走出了羅伯特的時代,,在科技智能不斷涌入的洪流中,人們似乎習慣于奮力向前奔跑卻不知如何停下,?!恫烁T》有言“去留無意,望云卷云舒,?!碑斀裆鐣覀冎v求效率化,,卻常常忽略了浸潤的美感,,無論是對民族文藝的傳承還是對西方文藝的汲淬。我們常常對碎片信息不斷架構,,卻在一部真正藝術作品面前啞然。人文與藝術本為一體,,相生相融,,是《哲學簡史》中所提及的日神與酒神二元性密切相交,亦是感性與理性對思考力的一種反哺,。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相信,,懷揣著一腔對藝術的熱忱,,我定會在湖北美術學院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更會在此中感悟到審美的真諦,,享受大學生活帶來的小確幸,。同時,,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一份子,我也必將和光同塵,,以薄霧之微補益山海,,以熒燭末光增輝日月。大學生活已經開啟,,我已“浸泡”在藝術的殿堂,,敬慕愈久,愈是如饑似渴,,愈覺得這是我人生行路上,,一處清喜的水澤。
——2024級新生寧索拉
(責任編輯:王源新)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山路374號
武漢市江夏區(qū)藏龍島科技園栗廟路5號
郵編:430205
電話:027-81317011
版權所有 2012 湖北美術學院 Copyright ? 2012 HIFA.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安備案號42010602001354 鄂ICP備15008991號 鄂ICP備15008991號-1